中国最早的空降灭火队 |
——永不磨灭的绿色番号 |
更新时间: 2018-04-10 11:39:52 来源: 中国绿色时报(2018-04-10) |
中国最早的空降灭火队 |
——永不磨灭的绿色番号 |
更新时间: 2018-04-10 11:39:52 来源: 中国绿色时报(2018-04-10) |
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 【我要打印】 | 【我要评论】 | 【关闭本页】 | 【推荐好友】 |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 1953年5月11日,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,将全国各地企业部门的武装警卫正式改编为经济警察。东北行政委员会根据中央军委和政务院的决定,将护林队改称为护林警察队。其主要任务是:宣传护林政策、法令,巡护森林、控制非法入山、检查监督防火制度执行、配合公安部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。 1953年10月,护林警察队深入林区,对密林深处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展开详细勘察。由于当时条件限制,多数官兵不会绘制地图,他们就带着简陋的地图、笔、本和东拼西凑的生活用具一头扎入密林深处,用心记录脚下的方向,用双脚丈量大片林海。每到一处,他们就用特定的符号和文字记录林海雪原的地形和地貌。一时间,“铁脚板、千里眼、山里通、活地图”成为官兵的名片。林区百姓无论寻人、驱赶“黑瞎子”,还是林业调查、森林向导、剿匪灭火,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们。 上世纪50年代的森林灭火都是徒步行军至火场,精力都被消耗在路上,使得扑火战斗力明显下降。更多的时候,路上耽搁时间太长,救援队伍赶到火场时,火势已无法控制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1960年,原林业部东北航空护林局从2721部队伞兵教导室抽调了122名官兵,成立了森警空降扑火中队。 伞兵的到来立即为森林防灭火注入了新鲜血液。1965年5月27日,大兴安岭多布库尔河上游落叶松原始林区发生地表火。火场距离营区很远,可火势凶猛,顷刻吞噬数十里原始林。火情就是命令,中队立即派出10名空降队员分两批次实施空降灭火。 这是伞兵首次参加灭火实战,没有一个人皱一下眉头。飞机起飞后,由于航路多云,经过3个半小时的飞行抵达火场上空,跳伞队员找到一处山头,第一批跳伞队员在距地面150米时,发现地表全是三角状的立石,当即极速向外侧操纵滑行,凭借着机智灵活的战术,超常的空降技术,借助风力转到一块长满爬松的林地,有少数队员直接降到了三角石上,划破了手掌和衣服。 首先落地的队员们,顾不上划伤的痛,站起来,用力摇晃摆梯子,迎着飞机螺旋桨煽起的旋风,拼命地喊道:“别跳了,这里没有着陆点!”经过及时示意,后面的跳伞员向两边滑行,同时用双手狠狠向下拉,以减少冲击力,最终队员都安全降落。由于队员迅速赶赴火场一线,火点尚未引发大火,火势全在可控范围内。跳伞队员集合后,紧紧把握这个灭火的关键时机,兵分两组,成一字状展开搏斗,取得了首次跳伞灭火的决定性胜利。 此后,空降灭火中队在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的大黑山、老道店一带,克服山高林密,风向多变等困难,先后圆满完成上百次灭火作战任务,扑救森林火灾面积几百公顷。1978年,随着森林防火事业的发展,空降扑火中队被整编为机降大队。(纪松涛) |
(作者: 纪松涛) (编辑: 刘霞) |
![]() |
• 【3月15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错峰休假... | ||
• 【3月16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在全面建... | ||
• 【3月14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新型城镇... | ||
• 【3月13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生态功能... | ||
• 【3月12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义务植树... | ||
• 【3月11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在法治框... | ||
• 【3月10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感受民主... | ||
• 【3月9日我在现场】孙建博:把遵规矩守...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• 中国产业报协会与盐城市签署合作推进 ... | ||
• 温家宝:我每天晚上打开的网首先是新 ... | ||
• 党政官员,直面网络时代 | ||
• 当总书记也成为网友(图) | ||
• 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,质量第几? | ||
• 抗震救灾 中国新闻界打了一场漂亮仗 | ||
• 中南海"网"集民意汇民智(图) | ||
• 惟有品牌方能凸显城市个性与气质 |
![]() |